高晓松的栽倒
当红名人闹出点事的不少,而像高晓松这样出事以后又能让我莫名感动的却是第一遭。
音乐人高晓松基本上应该说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二十年前他凭着校园歌曲很是火红了一把。后来新人辈出,不怎么注意到他了。再关注到他时,是他担任上海东方电视《天下达人秀》评委。他和周立波、伊能静组成的“三套车”组合,在我看来绝对是“天下第一达人评委组合”,与其说人们爱看“天下达人秀”里面那些选手们的另类表演,莫若说是在欣赏三位“达人评委”的精彩表演,真是说的、唱的、演的、吼的,什么都有,堪称“全科评委”,且都是真性情的,充满才华的。周立波的嘴贫和多才早有领略,伊能静的激情和眼泪常常让人感动,而高晓松的能言善辩和专业坚执,则让我感到意外,即便他冒观众之大不韪口中表示着赞赏,实际却给出一个个NO,而让观众和选手失望,我也是对他充满着敬意和欣赏的,因为他坚持着自己的原则。
坚持专业原则的高晓松因为醉酒驾车肇事,在北京追尾造成四车受损三人受伤,成为醉驾入刑后第一位被判刑入狱的名人。初见新闻,见怪不怪,名人出事多了去了,只是惋惜《天下达人秀》精彩度会受损;而于高晓松本人,我一直以为名人如果自视过高,视法律和道德为儿戏,而使自己付出代价受到惩处,接受社会“千夫指”,是一件很“活该”的事。直到我看到高晓松获罪后的表态,我内心才为之感到触动,甚而至于感动起来。
出事后,高晓松是一个完全的忏悔状态。当他的律师试图从公诉方的证据中寻找瑕疵为他开解时,高晓松说,扪心自问,有没有喝酒,有没有开车,有没有追尾,都觉得自己应该惩罚自己。辩护律师说,高晓松内心接受法律处罚,他的灵魂达到了一种自我的救赎。
我看不出戴着手铐脚镣的高晓松在法庭上还会有何惺惺作态的故姿,他应该如他在评委席上那般,真性情地忏悔了。他对于自己的剖析令人信服,他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意外,是我一直以来的浮躁自负所造成。”他说,今后自己会做一个守法的公民,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工作者。他说“我愿意以最大的诚意,赔偿这次车祸的全部损失;我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酒后不驾驶,义务拍摄不酒驾的宣传片;我愿意告诉所有爱喝酒的朋友,遵守法律,尊重生命,珍惜短暂的人生。”高晓松还以艺术的方式表达了他的认罪和歉意,他拿出一张白纸展示给法庭和媒体,纸上写着“酒令智昏,以我为戒。”高晓松最终放弃二审上诉,接受以危险驾驶罪判处的拘役6个月、罚金4000元的最重量刑。
古人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以为高晓松是一个充满睿智也充满真情有着其独特人格魅力的人,无论如何,丢失的面子需要靠自己去挽回,如何挽回,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设想一下,换作是其他名人,可以是四处托关系,作内部解决;可以是三缄其口,一切由律师代言,当事名人作“壁上观”;可以是寻找各式理由,减轻甚或开脱罪行;可以是求得受害人谅解,求得法庭宽恕以获得最轻处罚……林林总总的方式,网上稍加搜索,名人们的经典案例和丑陋态度比比皆是。然而高晓松却是以不辩解、不上诉、完全领受最重惩处的方式,在进行着自己对自己的判决,而使对于他的法律惩处实现了从法律惩罚到道德自律的升华,这可以说是法律惩处的最高境界了。我以为高晓松事件及其高晓松态度,对于今后无论是酒驾还是名人处事,都是有着积极的启迪意义的。而于高晓松本人,则将以此人生污点为借鉴,在狱中面壁反省,收拾一下因功成名就而带给他的“浮躁自负”,是否会实现其个人人生境界的又一次升华,或曰其名为“新生”——“人生的新生“,或者是“艺术人生的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