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职业)院校音乐课程设置与世界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编者按:我院音乐表演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多年来为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和音乐文化工作岗位培养出大量音乐表演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在音乐表演人才舞台绽放的背后,离不开音乐系作曲理论教研室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理论指导实践,音乐表演离不开音乐理论的内涵支撑。本期邀请的访谈嘉宾是音乐系作曲理论教研室主任、音乐学博士饶文心教授,让我们跟随他的思维视角,了解艺术(职业)院校音乐课程设置的情况。
记者:请您谈谈音乐学方向基本的音乐专业设置与高职艺术表演人才培养的关联。
饶文心:音乐专业学习分为音乐表演学习和音乐理论学习两大块。我院以音乐表演专业为主,作曲理论教研室主要承担公共基础音乐理论课程教育。音乐理论涉及的专业范围很广,在教学中包括中外音乐史论、作曲技术理论、音乐人类学等。可以说,表演类专业的学生如果打下良好的音乐理论知识基础,对今后表演技能的拓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记者:您能否剖析一下当今国内专业音乐教育现状?
饶文心: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以西方创作音乐为主导的音乐教育知识结构体系基本框架几乎没有改变,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体系至今还在建设。无论是音乐学院还是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师范院校音乐学院(系)和综合性大学音乐系,基本以欧洲音乐体系价值观为音乐认识论基础,开设的课程源自欧洲音乐技术理论。国家音乐教育的资源和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从业使命似乎是在传播西方音乐文化价值体系。
记者:您对我院音乐理论专业建设有何建议?
饶文心:首先,我们应当反思现代性音乐的课程与教学,应该对课程理念进行深层思考。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努力去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如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器乐及其各类乐种,它们是根、是本、是源,是音乐教育的母语和方言,艺术音乐只是流。其次,我们应当关注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课程与教学。21世纪是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新起点,是不同音乐文化为主体的平等对话、相互尊重与共享。我们要去理解占世界大部分人口的亚非拉美国家音乐教育的历史文化传统,这样才能认识和比较中东西方音乐教育的个性差异。
记者:作为音乐领域的教育工作者,您觉得必须担负起怎样的使命?
饶文心: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让学生对音乐作世界范围的理解。音乐教育不仅仅止于“歌唱教育”、“器乐教育”等表演专业教育,文化人类学、音乐人类学等理论专业教育应深入到音乐理论教学课程当中,以新的前沿人文科学为参照,对自身音乐文化传统的当代价值意义做出定位,并在中国音乐文化传统基础上和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当代意义的引导下,进行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建构,以获得音乐课程与教学在社会人文学科整体发展中的认识,以此寻求同人文学科理论基础的链接。这样,音乐课程与教学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才真正是顺应国际音乐教育趋势的复数的Mu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