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艺术与市场的完美融合
戏剧是为观众、为社会服务的,市场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与大众分享文化盛餐,体验文化价值,是一种“众乐乐”而非“独乐乐”行为。优秀的戏剧策划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乏市场意识,不是一味的“闭门造车”,在提倡个性的同时,更应充分尊重社会大众欣赏艺术的共性。09文管班的同学紧扣《灵魂拒葬》主题,从观众感兴趣的话题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切入,将观众引入对《灵魂拒葬》话剧的话题讨论之中。
骄人的出票率背后离不开09文管的奔波
在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信息长廊,四场演出的票当日告罄,同学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购买戏票的观众大都是滨江六校的大学生,这是高教园区市场与艺术的首次成功对接。今后,浙艺精彩纷呈的毕业汇报剧目将告别“自娱自乐”的演出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市场化丰富高教园区师生文化生活的演出形式,文化强省始于足下。
第一天售票就卖出了300多张,订票热线也一直持续“高烧”,骄人的出票率背后,离不开这群默默奉献的人——09文管班的同学们。“一场冬雨一场寒”,杭州的冬天并没有西子的温柔婉约,凛冽的寒风,刺骨的凉意,让人躲在被窝里不忍探出头来。在话剧排练的这段时间,09文管班的同学们却是一直穿梭在这刺骨的寒风里。从前期的市场调查,到宣传策划,再到最后的票务组织,场务管理,09文管的同学用以专业的执着实现了艺术与市场的完美结合,把原来只有我们自己学院知晓的一场话剧搬到了“文化市场”这个大舞台上。
“家喻户晓”的问卷调查导致“一票难求”
为了使滨江六校都知道《灵魂拒葬》,09文管的同学采用了“家喻户晓”策略,在滨江各校展开了近于普查式的问卷调查。他们成立了调查问卷小组,在寒冷的天气里,奔波在滨江六校之中,认真督促被访者做好每一份市场问卷,确保问卷的可利用价值。忙碌中,他们收回的问卷竟达到了一万多份。
宣传策略“无孔不入”
为了使宣传范围更广,他们还特别成立了宣传组,利用多种途径,如:做展板、贴海报、发微博、逛贴吧……把能想到的宣传途径都付诸于实践,可谓是无孔不入、细致入微。平时,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赶到排练场,一遍遍地欣赏着正在排练的剧目,收集剧目的各种讯息用来制作展板、海报。这些帮助剧目宣传达到了理想的效果。他们时不时地还在网络上发布各种讯息,图文并茂地展示《灵魂拒葬》的精彩花絮。
第一次实训的他们,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的合作过程中,经常会在早上召开例会,探讨每组工作的内容和进程,他们争辩过,也经常遭遇被拒绝的难堪、责难的尴尬。面对困难,09文管班的同学们一直以谦卑的态度和专业知识为行为导向,相互鼓励,坚韧执着,力求把所有工作一丝不苟地做到位,达到最理想的市场效果。
09文管班参与09影视表演班毕业专场话剧的全盘策划,是我院,也是文管系的一次重大的尝试,一开我院将表演与市场紧密融和的先河,为我院内部的艺术表演走向社会、走上市场做了铺垫,为以后艺术与市场的结合打开了空间。将来,我院将由点及面,将更多的艺术表演搬上市场,描绘艺术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宏伟蓝图!(责任编辑:丁赛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