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艺术学校新生访谈:不一样的艺校高中生活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梦想。比起普通高中,进艺校要学好文化课,更要学专业课。全日制的住校学习生活,必须学着自理和成熟。这些高一的孩子在爸妈眼中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学着独自承担一切。
外地来的住校生
黄美越,一人从东北来到杭州求学的小女孩。在艺校全日制模式的住校生里,她是离家最远的一个。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方言听不懂,不怕;课程困难,不怕;唯独一次因为想念父母而抑制不住地在寝室哭泣了6个多小时。想念父母,想念故乡,起初只是小声抽泣,慢慢的,整个寝室都被她感染了,大家纷纷打电话给父母,边打边哭。也许是因为孩子们的天真,所有的家长都笑了起来。就这样,分隔两地的思念一直持续到深夜一点。
时光飞逝,进入学校学习已经快一年了,美越也渐渐适应了学习生活。现在,她已经变得很坚强了,“只要大家都把同学当成亲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就不会觉得孤独和寂寞了。”这个越来越独立的女孩正在慢慢成长。
文化课和专业课的双重考验
艺校生要学专业课和文化课。时间似乎总是不够用。来自杭州启正中学的胡进在这方面颇有体会,刚入学的时候,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各方面都无法达到最好,初中在启正中学读书的他是个理科尖子,9年义务教育只是单纯的学习和应付考试,环境变化让他一时无从下手,为了时间不够用而苦恼是第一次。
语
方方同学说:“我也是这样,刚开始我总是对时间把握不好,专业和文化都没弄好。后来我找到办法了。”方方是个很要强的孩子,绝不允许自己任何方面输给别人。“前一天睡觉的时候我就计划好第二天的基本作息时间”,有了大概的计划,她慢慢步入快车道,专业和文化都有了新的突破。
学了这么多年突然要转专业
金帅从小就是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8岁就开始学习二胡、钢琴等。原本的专业是二胡的,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声乐,经过一系列歌唱比赛后,她发现自己的发展潜力在声乐,于是坚持转专业。
得知金帅要转专业,父母激动的当天便从衢州赶到学校。父母觉得声乐这条路异常艰难,需要实力和机遇,资金方面也有压力。17岁的她并不害怕,“人生难得几回搏,我可以的”,她想要搏一搏。看着她的执着与热爱,父母答应了。金帅的母亲告诉记者:“能坚持自己喜欢的事是很幸福的,我们应该支持孩子”。
学会自理:花钱之前列计划
“头脑一热买一堆衣服,这几天只能一天一顿饭了”,花钱问题总是让这些不大的孩子苦恼,什么都想买,于是只能饱一顿饥一顿了。“我可不怕,爸爸妈妈总是给我很多钱,我从来不担心缺钱,他们会一直给我钱”,陈丽的家庭条件较好,在花钱方面不会有太多忧虑,但大多数还是属于花钱之前列计划的行列,“我拿到钱先给饭卡里充300,保证我不会饿着,然后剩下的就可以乱花了,不会担心冲动购物之后饿肚子的情况”。列计划似乎是很多孩子的解决方式。“我会写张表格,简单的计划这个月用在各部分的钱,比如买饭200,零食100,生活用品200……这样以来大概有框架,各部分都能兼顾”。
努力学习,学着计划,,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成长。
